top of page
世寧老師音樂教室頻道封面圖 (1).png
Danny Boy 

 

歌詞描述父親對即將遠征的兒子的思念之情,並期盼來日能再相見的憧憬,雖不知當兒子自征途歸返時自己是否還在?此曲是著名英國古調,細細品味由國王歌手(The King Singers)所詮釋的無伴奏合唱版本!

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英國傳統聖誕頌歌(Carol),傳唱近兩百多年,來自民間的曲調,歌詞述說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蹟與救贖的涵義。此曲是聖誕佳節常聽到的旋律,由著名人聲樂團Pentatonix重新改編詮釋的阿卡貝拉版本

《水上音樂》管絃樂組曲 (Handel)

 

巴洛克時期作曲家韓德爾著名的管弦樂組曲。全曲具有慶典和皇家宴會般的愉快節奏,是一首也被後世廣為喜好的管弦樂作品。這首作品在1741年出版。水上音樂同時也是早期幾首大量開始使用銅管樂器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Hallelujah:from Oratorio 《Messiah》(Handel) 

 

​這首樂曲的知名程度或許排名在世界前十!據傳當時韓德爾完成並演出此曲時,英王喬治二世聆聽時因過於感動而站立,因此形成後人聽到此曲時也都要站立的傳統。此曲為《彌賽亞》第二部分的最後一曲,描述基督耶穌受難死亡後復活,歡欣鼓舞的心情!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from Oratorio《Messiah》 

 

此曲為《彌賽亞》第一部分的第12曲,講述基督誕生的預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之君。」(聖經《以賽亞書》第九章:第六節) 在《彌賽亞》中知名程度僅次於〈哈利路亞〉,也常是聖誕節期會在教會被演唱的曲目

​快樂的鐵匠 (Handel)

 

此曲原本是由大鍵琴(Harpsichord)演奏,是一首主題與五段變奏樂曲。據傳標題是由一位鐵匠原本機械式地重複打鐵動作,卻聽到滴答有變化的雨聲而心情感到愉悅起來的故事而得到的靈感

​頑固低音的世界:卡農 (Pachebelle)

 

就算沒有學過音樂一定也都不陌生的曲調!樂曲本身好聽、容易記住的旋律背後,隱藏著的是低音樂器樂手必須同樣八個音反覆32次的無奈!但透過重複演奏的低音,搭配上方聲部以輪唱的方式演奏,不僅聲響效果意外豐富,音樂更是優美足以使原作曲家僅憑此曲變名垂千古!

​卡農(Canon)原本所指是曲式的名稱,並非只有此曲才叫卡農,只是此曲是所有以卡農手法寫作之樂曲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同樣的旋律出現在不同聲部,但每個聲部進入的時間點不盡相同,造成後面進來的聲部和先前的聲部有彼此「追逐」之感

​此曲的知名程度,競相吸引不少音樂家改編演奏!原本由弦樂四重奏的編制演出,另外也有Pagganini四重奏與Piano Guys的kuso改編版值得玩味!(畢竟不斷的重複總讓人容易度辜,而具幽默感的演奏者常會利用此點在展現改編創意之餘,仍然顯現高超的演奏技術)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春 (Vivaldi)

 

​有「協奏曲之父」之稱的巴洛克時期作曲家韋瓦第,一生創作了近200多首的小提琴協奏曲,其中最著名的即為「四季」。顧名思義,整部作品一共包含「春、夏、秋、冬」四個部分,而每個部分又各包含三個樂章(快-慢-快),作曲家利用小提琴的音色與技巧,展現出四個季節的景致,音畫的運用讓人在聆聽音樂時彷彿身歷其境!作曲家的創作靈感來自同時期詩人創作之十四行詩,詩句中亦把四季風光景緻形容地維妙維肖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夏 (Vivaldi)

 

此演奏版本為德國小提琴家茱莉亞‧費歇爾演奏,才貌兼具的她演奏氣勢和技巧兼具。此外,演奏版本MV場景與樂手們的服裝,也會依照樂章的季節而改變風格,是兼具視覺與聽覺雙重效果的優質版本

​悶熱的夏天總是給人慵懶的感覺,因此夏天的第一樂章有別於其他三個季節的第一樂章,它是從慢板開始演奏!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 (Vivaldi)

 

協奏曲(Concerto)是巴洛克時期流行的一種樂曲,原本是指獨奏樂器和合奏樂團相互競爭之演奏方式,原本這個字就有「相互競爭」之意。在協奏曲中,獨奏樂器的地位和樂團的地位是對等的,並非某一方為另一方伴奏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冬 (Vivaldi)

 

寒冷的冬天萬籟俱寂,了無生氣,樂曲開頭籠罩著陰森詭異的氣氛;然而到了第二樂章話鋒一轉,溫暖的樂聲以慢板的速度奏出,不像其他三個季節的第一樂章,「冬」較為人所知的反而是第二樂章,在原來的十四行詩作中有提到冷冽的寒冬裡,人們坐在家中的火爐前取暖的情形,因而有了這段知名的旋律!

​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BWV 565) (Bach)

 

「音樂之父」巴赫著名的鍵盤樂器作品,是為有「樂器之王」之稱的管風琴而做。巴赫因長年在教會工作,而教會當中最常被使用也最重要的樂器即為管風琴,除了多排手鍵盤與腳鍵盤以外,還有多個可以調整控制音色的音栓,因此也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才有辦法詮釋!     「觸技曲」(toccata)是一種曲式自由、速度甚快,讓演奏者展現高超即興技巧的樂曲;「賦格曲」(fugue)是在不同的聲部間以嚴格模仿寫成的樂曲

​國王歌手:解構巴哈 (Destructing Bach)

 

人聲樂團The King Singers以原本巴赫的曲調為基底,填上歌詞,於巴赫逝世250周年的紀念音樂會上演唱,音樂會的主題是「將搖滾、爵士、古典音樂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在萊比錫市場廣場上表演

《耶穌,吾民仰望之喜悅》(Bach)

 

巴赫BWV147號清唱劇作品心、口、行止與生活(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的第十樂章。英格蘭鋼琴家Myra Hess在1926年將其改編成鋼琴獨奏,之後又在1934年改編成鋼琴二重奏。英國管風琴家Peter Hurford 也曾將其改編成管風琴伴奏的合唱樂章。 今天,這首曲子經常在婚禮上被緩慢而莊嚴地演奏,儘管背離了巴赫原曲中小號、雙簧管、弦樂和數字低音想要表現的風格。巴赫在德國萊比錫的第一年裡作了這首合唱樂章,這也是其最長的作品之一

《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 (Haydn)

 

​有「交響曲之父」之稱的作曲家海頓,是古典樂派「維也納三傑」之一(另外兩人分別是莫札特與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一百多首交響曲,也因此奠定了交響曲的基本架構而享有此名號。一般來說,交響曲的第二樂章都是慢速度段落,此曲開頭樂團以及小聲的音量演奏,第一段落即將結束時,整團突然以極強的力度結束,據說這是作曲家在此作品首演時,因發現台下有觀眾在欣賞慢速度的樂章不慎被周公帶走,而臨時起意跟觀眾開的一個小玩笑!據傳真的有不少觀眾因這反差極大的聲響而從睡夢中驚醒,也是這個交響曲名稱得名的由來

第40號交響曲 第一樂章 (Mozart)

 

這是神童莫札特最為人熟知的交響曲,具清楚嚴謹的古典時期奏鳴曲式特徵。先聆聽開頭的主題動機,再聽聽看由S.H.E.演唱的《不想長大》,有沒有覺得非常神似?沒錯!莫札特的旋律被女子天團S.H.E借花獻佛成為能套上歌詞的流行曲調!

小星星變奏曲 (Mozart)

 

個性天真浪漫的莫札特,這次將一首現成的法國歌曲《媽媽請聽我說》的曲調拿來當作變奏曲的主題,成為家喻戶曉的小星星變奏曲!當你聽到開頭主題旋律時一定會不禁莞爾,因這旋律或許曾陪伴你長大。在莫札特的巧思與神手下,後面接續的是12段精彩豐富的變奏,變奏的手法包含:改變旋律、節奏、甚至調性,使得小星星時而光彩亮麗、時而黯淡嫵媚,因此彈奏的技巧也在一定的水準以上,才有辦法精采詮釋豐富多變的小星星!

關於各段落變奏的風格和手法,可參考下方連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6%98%9F%E6%98%9F%E5%8F%98%E5%A5%8F%E6%9B%B2

​熟悉的曲調往往逃不過被後人爭相改變的命運,或許是變奏曲本身的曲式豐富度太過吸引人;又或是莫札特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使得許多跨界音樂家躍躍欲試,另外兩個版本分別由92 KEYS與V.K.克同樣以變奏手法,搭配不同的編曲,讓你重新玩味不同風格的小星星

《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zik No.13 KV.525 (Mozart)

 

莫札特一共寫了13首小夜曲,而第13號正是其中最有名的。

​「小夜曲」是18世紀時,王公貴族為了在宴會閒暇之餘,能有音樂助興、娛樂,在當時又沒有音響的情形下,乾脆自掏腰包雇用樂團,在眾人齊聚的宴會廳或花園中不斷地為大家應景演奏,小夜曲正是作曲家們為了因應這樣的場合而寫作的音樂;而既然是在這樣悠然自在的場合,音樂自然不可能像交響曲那樣氣勢磅礡,所以小夜曲的樂曲風格往往都是精緻典雅、輕快悠揚的

土耳其進行曲 (Mozart)

 

「土耳其進行曲」原本是莫札特第11號鋼琴奏鳴曲K.331當中的第三樂章。是其中一首最為人所熟悉的作品,其曲調流行於17、18世紀的歐洲。作曲家以模倣土耳其管樂團巡遊時所奏的音樂加以改良而寫成。當中鋼琴手需要以一種稱為「土耳其式停頓」(Turkish stop)的彈奏手法,以營造具敲擊性的效果。莫扎特後來亦曾在歌劇《後宮誘逃》中使用這種曲調。

第一個版本是由中國大陸鋼琴家郎朗於音樂會安可曲中的詮釋,自信的表情搭配上游刃有餘的觸鍵詮釋,一首精緻的鋼琴小品被一氣呵成地詮釋,使得這首樂曲生氣蓬勃!

第二個版本是管弦樂團演奏版本,MV為著名的莫札特傳記電影《阿瑪迪斯》片花,這部電影精彩地描述了神童莫札特瘋狂又短暫的一生,以及他與宮廷作曲家薩里耶利之間的糾葛,頭尾皆出現在電影當中莫札特那充滿喜感遇個性的洗腦笑聲

​第三個版本則是亞洲天王周杰倫以其過的改編與即興功力,在節目錄影時信手拈來一段此曲調的改編版

詠嘆調《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from 《魔笛》 (Mozart)

 

這首著名的詠嘆調是由「花腔女高音」所演唱,除了需要神一般的超高音域之外,還要能駕馭一連串的快速音群,這正是花腔女高音所具備的特色與能力,也是花腔女高音一定要挑戰的經典曲目

詠嘆調在歌劇當中往往是抒發情感的重要段落,在欣賞歌劇入門時也常會從歌劇當中的詠嘆調開始著手​,關於《魔笛》的劇情概要可參考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D%94%E7%AC%9B

詠嘆調《快樂的捕鳥人》from 《魔笛》 (Mozart)

 

帕帕基諾是莫扎特最精彩的一部歌劇《魔笛》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帕帕基諾有一首著名的詠嘆調《我是一個快樂的捕鳥人》。歌詞詼諧風趣,音樂活潑歡快,結構精美緊湊,具有濃郁的德國民間歌謠風格,活靈靈地展現了帕帕蓋諾無憂無慮的開朗性格。這首詠嘆調出現在歌劇第一幕(影片16'32),是帕帕基諾說明自己職業的一首歌。歌詞大意是:「任何時刻我都愉快地吹著排笛,在這裡沒有一個人不認識我。只要吹響這排笛,小鳥就會飛來,因此所有的鳥,都屬於我。我希望有一張捕捉少女的網,這樣,她們也會成為我的。若是我得到心愛的姑娘,我要拿糖給她吃,如果她肯嫁給我,我要讓她安睡在我身旁。」

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Op. 24 第一樂章 (Beethoven)

 

貝多芬寫了10首小提琴奏鳴曲,在這十首當中,這一首是第一首採用四個樂章形式的曲子,曲中旋律洋溢著希望與幸福的抒情美感,一直以來是貝多芬最受歡迎的樂曲之一。

這首曲子同時也是著名日本音樂電影《交響情人夢》當中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的峰  龍太郎登場時演奏的曲子,原本喜愛搖滾背棄古典音樂的他,因為期末考仍然要演奏古典樂曲才能通過而不得不演奏此曲​,在和男主角千秋與女主角野田妹的互動中,重新發現古典樂的美好,並在千秋捨命陪君子卻又靠譜的鋼琴伴奏聲中,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態度詮釋這首樂曲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Op. 13 第二樂章 (Beethoven)

 

此作品的標題《悲愴》是由貝多芬本人親筆所提,但其實若聽完整首樂曲,特別是其中的第二樂章,幾乎不太會讓聽者感到悲傷,據說貝多芬之所以提這個標題,是因為創作此曲時他的父母不幸過世,又有一說是這樣的標題幾乎代表他前半生的寫照,所以才加了上去。此樂章是「如歌的行板」旋律優美動人。同樣在電影《交響情人夢》當中,女主角野田妹便是因為在琴房彈奏了這首樂曲,吸引了桀傲不遜的男主角千秋王子的注意;而原本在音樂學院中沒沒無聞的女主角的才華也因此受到男主角的提攜與照顧

卡列拉斯:《I Remember You》​

 

如此雋永深刻的旋律也被人填上了歌詞,並由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深情獻聲!歌詞述說著愛人的熱情已逐漸退卻,但對這份情感依然執著,想要珍藏的深情,搭配上原本的旋律,使得歌曲渾然天成,就是一首不折不扣雋永的情歌

​完整歌詞與翻譯可參考下方連結:

http://hope3388.pixnet.net/blog/post/32043839-i-remember-you%28%E6%82%B2%E6%84%B4%E7%AC%AC%E4%BA%8C%E6%A8%82%E7%AB%A0%29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Op. 27 no.2 第三樂章 (Beethoven)

 

標題為《月光》的音樂作品不在少數,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很反常地在它的第一樂章中使用了慢板,和一般奏鳴曲快-慢-快的形式大相逕挺。而到了第三樂章,全曲以大量的琶音分解和弦演奏,氣勢洶湧,同樣也需高超的演奏技巧來詮釋。在貝多芬部分具有標題的鋼琴奏鳴曲作品當中,此樂章的知名度與受歡迎程度也非常地高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Op. 67 第一樂章 (Beethoven)

 

「燈燈燈燈~~~」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相信無不曾被這個著名的「命運」開頭動機所震懾過,而這個氣勢磅礡鏗鏘有力的開頭正是貝多芬要向折磨他命運的宣戰的警號,因為在創作此曲時,貝多芬已經開始飽受耳疾之苦,且日益嚴重,因此這個交響曲作品正是象徵著貝多芬對命運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個開頭的命運動機,不僅貫穿整個樂章,甚至在之後的樂章段落中也會反覆的出現

第九號交響曲《合唱》Op. 125 第四樂章 (Beethoven)

 

貝多芬一生共創作9首交響曲作品,相較和他同時期的前輩們海頓與莫札特,雖然這個數量算是小巫見大巫,但這九首的質量之好堪稱每首皆經典,因而後人稱這九部交響曲為「不朽的九首」。最後一首《合唱》顧名思義,便是在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中加入了合唱團與四位獨唱者,這樣的編制在當時堪稱是十足的創舉,合唱團演唱的片段就是著名的《快樂頌》,歌詞內容表達了「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包容胸襟,因此這首歌也在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時,由已故猶太裔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管弦樂團於現場演奏,跨越時空、振奮人心之力量難以用文字言喻!

震怒之日(Dies Irae) from《安魂曲》第四樂章 (Verdi)

 

自古以來,創作過安魂曲的音樂家不計其數,每位作曲家也因著自身所身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而用不同的音樂風格來寫作安魂曲。這首安魂曲便是浪漫樂派的佳作!在中世紀的天主教會中,便已經有關於「震怒之日(Dies Irae)」的聖歌在傳唱著,但當時的音樂以單音音樂為主、沒有明確的節奏和誇張的音量起伏,更不要說寬廣的演奏音域和龐大的樂團編制,但前述特徵皆可在威爾第這首震怒之日當中聽到,這段音樂富戲劇化的配器與音樂表現,恰恰把歌詞當中提到關於「末日審判之時,無人能站立得住」的恐怖景象描繪的栩栩如生!

震怒之日,這一日 
世界將被燒成灰燼
正如大衛與希比拉所預言的

將會有如何可怕的顫慄
當審判來臨時 
一切都要詳加盤問 嚴格清算

​這首樂曲憑著其深富戲劇張力的旋律,往往讓聽者在第一次聆聽時便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也充滿著告誡活著的人小心審判的警世意味!常被用於電影配樂甚或是廣告當中,例如在《交響情人夢》中,一切背景設定彷彿人生勝利組的男主角千秋,其實一直都有著懼怕搭飛機的陰影,而每次只要想到坐飛機這件事,男主角內心油然而生的恐懼便會伴隨這首樂曲的配樂湧現

bottom of page